項兆倫同志在全國非物資文化遺產保護工作會議上的講話
來源: 發表時間:2018-05-01 03:39:09
文化部黨組成員、副部長 項兆倫
2017年5月12日,全國非物資文化遺產(以下簡稱“非遺”)保護工作會議在北京中央文化管理干部學院召開。文化部黨組成員、副部長項兆倫在會上針對全國非物資文化遺產保護工作,從2016年工作情況、當前非遺保護工作、2017工作安排3個方面做了重要講話。現節選主要講話內容以下,供各位從事和關注非遺工作的朋友參考。
第1部份
關于2016年工作情況
面對生產生活方式的劇變,很多非遺項目得以構成與存續的環境產生了史無前例的重大改變。這類歷史背景下的非遺保護工作,必須在努力保護非遺存續條件的同時,把正確應對環境變化、實現非遺的可延續發展,作為政策研究和制定的優先方向,把提高傳承和實踐能力作為重中之重。
2016年,我們認真貫徹中央部署,圍繞“鞏固搶救保護成果,提高保護傳承水平”的指點思想,推動非遺工作顯現新的局面。突出的是4個方面:
(1)以傳承能力為主要內容的非遺保護能力建設提上日程
經過深入調研,文化部啟動了非遺保護能力建設,即幫助傳承人群提高傳承能力,增強傳承后勁。
2016年,參與非遺傳承人群研修研習培訓計劃的高校擴大至57所,舉行研修、研習、培訓班160期,加上各地的延伸培訓,已有近萬名傳承人和從業者參加了研培。這項工作遭到傳承人群的普遍歡迎,日漸顯現提高傳承能力、擴大傳承人群的多重效應。
研培計劃的工作基礎來自6個方面:
1是非遺項目實際存續狀態和非遺傳承人群所處境遇;
2是文化傳承歷史和眾多相干案例;
3是新中國成立以來國家支持和幫助工藝美術行業發展及工藝美術大師成長的經驗;
4是10多年來非遺保護工作的豐富實踐和經驗;
5是《保護非物資文化遺產公約》(以下簡稱《公約》)和《中華人民共和國非物資文化遺產法》(以下簡稱《非遺法》)及相干文件關于非遺保護的理念和原則;
6是國際非遺保護工作經驗。
非遺傳承人群研修研習培訓計劃是從傳統工藝起步的。今年準備對傳統表演藝術的研培做探索。
2016年暑期,組織研培項目負責人和相干教師,深入學員來源地,大范圍回訪學員,評估研培成效,撰寫并提交平涼反光工作服價格回訪報告。同時,拜托中國非遺保護中心兩次對研培工作展開了全面評估,發布了評估報告。各方的評估都認為,研培工作理念正確,實踐有效,傳承人群需要。
為凝聚和擴大共鳴,推動非遺保護事業繼續朝著正確的方向發展,去年以來我們著力加強了非遺保護理念和原則的宣揚,解疑釋惑:
詳細介紹研培工作的起因、目的、具體內容和預期目標等;在中國非遺展覽會期間,專題展現了各高校的研培成果,舉行了傳統工藝振興論壇;連續舉行4期《公約》培訓班,擴大非遺保護工作者和研究者對非遺保護正確理念的共鳴。現在,研培計劃已寫入黨中央、國務院的文件。
撰寫并發表了《正確認識非遺,是正確有效地保護傳承和發展非遺的條件》的文章,側重澄清了1些重要的理念和原則問題,包括:非遺不是文物,非遺是在能動的實踐中傳承發展的文化傳統;非遺保護的基本立足點是確保非遺的生命力,實現可延續傳承和發展;非遺保護的政策和措施要有益于增強傳承活力與后勁,有益于保持和擴大傳承人群;要尊重傳承人群的主體地位,尊重和保障他們取得收益的權利,創造性表達的權利,學習和受教育、受培訓的權利;要努力實現傳承非遺與改良生活、豐富生活的統1,提升年輕1代參與非遺傳承的積極性;
(2)積極展開振興傳統工藝的多種探索,研究制定傳統工藝振興計劃
我們牽頭研究制定了《中國傳統工藝振興計劃》。今年3月,國務院辦公廳轉發了這1計劃。
支持相干企業、高校、機構前后在新疆哈密、湖南湘西、貴州雷山、青海果洛、安徽黃山設立了傳統工藝工作站,并構成可推行的經驗。1些傳統技藝項目在增加收入、擴大就業中得到新的復興。
(3)積極探索建立重點工程、重點工作和非遺保護項目的績效評估制度
我們組織了對《非物資文化遺產法》貫徹落實情況的督查工作;對文化部和非遺司直接組織展開的重點工作,主動展開自評估和拜托第3方評估;啟動了對文化生態保護實驗區建設情況的績效評估,已在網上公布晉中文化生態保護實驗區的評估報告。
對2013年和2015年部署的搶救性記錄工作,分別展開了總結評估和中期評估。向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遞交了急需保護項目的中國政府履約報告。
(4)延續加大保護力度,著力支持傳承活動
部署展開新1批代表性傳承人搶救性記錄,展開工作培訓,組織編寫工作規范和操作指南;將國家級非遺代表性傳承人的傳習補助經費由每人每一年1萬元提高至2萬元;展開第5批國家級非遺代表性傳承人的評審認定工作。
為增進非遺傳習,鼓勵傳承人收徒授藝,以文化生態保護實驗區為重點,增設了1批非遺傳習點;遴選219個項目納入“1035”時期國家非遺保護利用設施建設項目儲備庫;展開傳習、展現、展演實踐和豐富多彩的非遺進校園活動,提升了公眾對非遺的關注熱忱和參與感,并日趨成為社區文化的亮點。
安排專門資金支持傳統戲劇和民俗類項目,相當1批傳統表演藝術項目及傳承團體取得新的生機;與住建部等部門共同展開傳統村落保護工作;啟動新1批文化生態保護實驗區申報工作,加快現有實驗區計劃制定和論證批復,非遺的整體性保護得到有力推動。
另外,2016年的非遺會展,更加重視體現非遺的實踐性。第4屆中國非遺展覽會新設置了學術成果展、研培計劃成果展、傳統工藝大賽、民歌大賽等專題板塊。
第2部份
關于當前非遺保護工作的幾個問題
(1)關于非遺的本質特點和傳承人群的主體地位
非遺的本質特點是:“這類非物資文化遺產世代相傳,在各社區和群體適應周圍環境和與自然和歷史的互動中,被不斷地再創造,為這些社區和群體提供認同感和延續感,從而增強對文化多樣性和人類創造力的尊重。”《公約》的這段定義有3個關鍵要素:
1是“世代相傳”,強調這類文化遺產是現在還在延續的,而不是已失傳或被時期舍棄的。
2是“互動”和“不斷地被再創造”,強調非遺是能動的實踐。這是非遺與文物的本質區分。
3是“認同感”和“延續感”。強調非遺的傳承實踐不但能讓相干的人群體驗到共同秉持的傳統,同時也能夠讓人們延續地感遭到文化多樣性仍在豐富,人類創造力的源泉仍在奔涌,從而“增強對文化多樣性和人類創造力的尊重”。
這里要注意到:多樣性和創造力,不但指過去構成的遺產是多樣和富有創造力的,也是指現在與今后的傳承一樣是多樣和富有創造力的。
非遺還有1個重要特點:傳承人群的主體地位貫穿遺產認定、保護和傳承的始終。某種文化現象或表現情勢是否是某個民族或社區、群體及個人的非物資文化遺產,首先取決于他們自己是不是認同。
花瑤女子挑花 攝影 |尹忠
(2)關于非遺保護的對象
保護非遺,最根本的是保護傳承實踐,保護傳承能力,保護傳承環境。根據《公約》和《非物資文化遺產法》,保護措檀越要包括認定、記錄、建檔、研究、保存、保護、傳播、傳承、宏揚和振興等環節。這些環節構成了確保非遺生命力的完全保護鏈條,體現了保護措施和保護效果的深化。
1個非遺項目是不是得到有效保護,可以主要從以下6點加以判斷:
1. 實踐活動是不是延續并富有活力;
2. 基本實踐方式,如手工技藝之于某些傳統工藝項目,是不是得到保持;
3. 基本文化內涵是不是得到尊重;
4. 具有當代價值的文化精神是不是得到宏揚;
5. 相干社區、群體和個人的實踐、傳承及再創造權利是不是得到尊重;
6. 傳承人群是不是得到保持乃至擴大。
剪紙 圖 |吳耿珍
(3)關于工業化、城鎮化背景下的非遺保護
工業化、城鎮化背景下的非遺保護命題,本質上是文化傳承如何應對自然和社會環境變化的挑戰。
政府要謹慎處理經濟建設與文化遺產保護的關系,努力保持文化生態環境的可延續平衡,悉心保護和改良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條件。要切實避免和糾正不尊重文化遺產、輕視社區文化傳統、侵害傳承人群權利的行動。對傳承環境或條件產生重大改變、傳承面臨嚴重困難的項目,應及時組織記錄其核心內容和代表性傳承人的獨到技藝,以利其他傳承人學習鑒戒和研究,或在適當環境下實現復興。
非遺保護工作有1個重要理念:見人見物見生活。
要支持非遺實踐回歸社區,回歸生活,讓非遺在千家萬戶的平常生活中得到體現和傳承。
在傳統村落和歷史街區建設中,要盡可能避免大量遷出原居民,人為切斷非遺傳承人群與當地民居、傳統村落、歷史文化街區的有機聯系。
要采取多方面措施,幫助傳承人群提高傳承能力和當代實踐能力,擴大公眾特別是青少年對非遺的認知和參與,努力擴大優秀文化遺產的傳承和傳習人群。
工作服選哪家曬燎 圖 |吳章謙工作服店名
(4)關于傳統知識、技藝的增長和文化傳統的豐富與發展
只要傳統還在發展,就不能人為規定某1個時間節點的知識和形態是傳統的終點。
看待非遺面臨的時期挑戰,需要有大的歷史觀。在產生重大歷史變遷的時期,文化傳統既面臨遭受沖擊、加速消失的現實要挾,同時也面臨承上啟下、承前啟后、產生文化史上標志性風格或作品、產品的歷史機遇。不尊重遺產、不重視保護遺產、曲解遺產文化意義和社會功能的做法,會致使遺產遭到損失和破壞;禁錮和扼制遺產持有者的創造性表達權利,也會窒息文化傳統的生命力,錯失實現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的寶貴機遇。
(5)關于能力建設和傳承人群的學習與傳承創新
關于傳承人群的學習與傳承創新,有4個重要問題需要厘清:
1.非遺的傳承人和所有人1樣,都有學習新知識的權利。
2.保持非遺項目的傳統特點與傳承人學習掌握新知識不是對峙關系。
3.很多傳承人不是不想接觸新的知識和信息,而是沒有條件接觸;不是不愿改進材料、提高技藝,而是不知道去哪里找更好的材料,學更好的技藝。
4.創造性表達是每一個持有者和傳承人的權利,創新的內容和情勢能不能成為傳統的1部份,則取決于人民大眾的選擇。
(6)關于非遺保護的學術研究
學術研究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工作的重要組成部份,對提高非遺傳承和發展水平不可或缺。
第3部份
關于2017年工作安排
當前和今后1個時期,非遺工作的指點思想是:以能力建設為核心,鞏固搶救保護成果,提高保護傳承水平,推動非遺事業可延續發展。
2017年要重點做好6個方面工作。
(1)完善工作制度,不斷提高非遺保護工作的科學化、規范化水平
1是加快完善與《非物資文化遺產法》相配套的規章制度,推動相干地區盡快出臺非遺保護地方性法規。
2是全面建立非遺代表性項目和記錄工程、文化生態保護區建設、研培計劃等重點工作的績效評估制度。
3是完善非遺項目名錄體系和代表性傳承人的評審管理制度。
(2)健全非遺保護政策體系,落實綜合性保護措施
1是制定非遺工作的指點意見,進1步深化認識,明確指點思想和重要原則,肯定工作重點和重要政策措施。
2是分門別類研究制定保護傳承和振興計劃,積極展開相干探索實踐。
今年,要在《中國傳統工藝振興計劃》基礎上,探索支持口頭傳統、表演藝術類非遺項目的系統政策措施。爭取用幾年時間,對非遺各門類構成既有共性、又有個性的系統政策體系,以更加科學、更有針對性地展開非遺保護工作。
(3)落實《中國傳統工藝振興計劃》和非遺傳承人群研培計劃,加強能力建設
東華大學首期中國非物資文化遺產傳承人群研修研習培訓計劃《傳統刺繡創意設計》研修班于2017年4月18日上午在延安路校區舉行了隆重的開學儀式。
文化部正在制定分工落實方案,建立國祖傳統工藝振興目錄。各地要從本地實際動身,從傳統工藝傳承發展的實際情況動身,創造性地落實好相干政策措施,在推動振興的同時不斷總結積累好的經驗。
振興傳統工藝,最根本的,要靠廣大傳承人群提高傳承和實踐能力。要將振興計劃和研培計劃緊密結合,融會推動。
高校的研培要與師徒的傳承有所區分,構成互補。要及時總結經驗,在不斷深入的實踐中掌控研培規律、構成優勢研培項目,努力擴大研培受益面。
制定了2017年非遺傳承人群研修研習培訓計劃,專門建立了研培計劃咨詢專家庫和師資庫。
今年要繼續組織參與高校深入學員所在地回訪學員,評估教學效果,總結研培經驗,改進課程設置,加強高校與社區的交換互動。咨詢專家庫和師資庫也將動態充實。
今年將繼續支持建立了傳統工藝工作站這方面的探索和實踐。
傳統工藝工作站建站原則
尊重當地文化,尊重民族傳統,尊重手工藝人,向民間學習;
接地氣、貼民心,與當地手工藝人同等溝通,重視保護個性,發現價值,激起潛能,工作服能做辦公用品么做到為民族傳承,為生活創新;
尊重和保護當地手工藝人的知識產權,建立同等互利的合作機制,保護手工藝人權益;
堅持自律,工作站建設單位及相干工作人員不向與工作站合作的手工藝人無償索取或低價購買其作品和產品,不向其索取或購買祖傳傳統工藝作品及產品。
這些原則,一樣合適于研培工作。
(4)啟動實行非物資文化遺產記錄工程
文化部將在“1035”期間進1步啟動實行非物資文化遺產記錄工程,對非物資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的內容與表現情勢、流變進程、核心技藝和傳承實踐情況進行全面、真實、系統的記錄。
1是做好非物資文化遺產記錄工程框架設計。
2是深入做好搶救性記錄工程,提高記錄方法的學術性,提高記錄質量和效力。針對搶救性記錄要建立兩大支持:1是組織支持,2是學術支持,確保記錄1個,成功1個,記錄成果可以有效利用、有效傳播。
(5)加強國家級文化生態保護實驗區建設
設立文化生態保護區,對非物資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集中、特點鮮明、內容和情勢保持完全的特定區域實行整體性保護,是我國春季i餐廳工作服在非遺保護工作實踐中探索的重要保護理念和方式。
今年要根據“少而精”的原則,公道布局,繼續穩步推動國家級文化生態保護實驗區的設立工作,并爭取全部完成2015年前設立的生態區的計劃編制及批復。
在生態區建設進程中,要牢固建立“見人見物見生活”的理念,努力使每一個生態區真正成為“遺產豐富、氛圍濃厚、特點鮮明、民眾受益”的生態區。這106個字,是文化生態保護實驗區的建設目標。
(6)做好其它重點工作
完成第5批國家級非遺代表性傳承人的評審工作;配合實行傳統工藝振興計劃;研究第6批國家級非遺代表性傳承人的申報和評審工作;辦好成都國際非遺節,展開好“文化和自然遺產日”系列活動;盡早準備第5屆非遺展覽會。組織好非遺保護事業表彰嘉獎工作;繼續展開《公約》和《非物資文化遺產法》培訓,幫助各方面在正確認識非遺的條件和基礎上,做好各項工作。
非遺保護工作的領域很寬,任務很重,要求很高,需要深化研究的問題多,需要試點探索的工作多。我們要加強學習,努力把實際情況吃透,把政策研究透,把工作做細做實,增進非遺保護事業的可延續發展,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做出新的貢獻。